QQ截图20231008163655
Research
perspectives

微观经济学漫谈丨价格机制劳动价值论溯源

来源:岭南论坛 时间:2023-12-15

导  读

本栏目由王则柯教授主持,每周推出一篇王教授的千字小文。王教授成长、工作、生活一直在国内外著名校园中,中山大学康乐园、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都留下了王教授长期生活的印迹。本栏目将记录王教授所见所闻校园轶事,讲述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基本原理等,在轻松愉快听故事的同时,也引人找到自己安放学习、思考的校园。

17060888199082615.jpg

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说原来大家都相信价格机制的劳动价值论的,后来西方的理论来了,才使一些人接受了价格机制的供求决定论。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历史事实恰恰相反。

中华文化本来一直信奉价格机制的供求决定论,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论证。一方面,老百姓都知道“物以稀为贵”。广东的蔬菜供应跟天气很有关系,天气不好,蔬菜就贵,天气暖了,蔬菜就便宜。老太太都知道,天气不好,蔬菜生长得慢,造成供应不足,蔬菜价格就上升。她们都知道市场的规律是物以稀为贵,并不是因为包含的劳动多了才使蔬菜的价格上升。她们从实际生活中领会的、接受的,就是价格机制的供求决定论。另一方面,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经典里面,已经准确地把价格机制写下来了。《管子·国蓄》就写着:“夫物多则贱,寡则贵。”这一文字表述,非常准确地表达了我们现在叫做“供求决定论”的价格机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寡”和“多”,都是相对而言的。比方说你造出一万辆自行车来,是寡还是多啊?这要看需求。假定一万辆自行车造出来送到市场,每辆自行车卖三百元,结果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有十万人想买,那就是“寡”。寡则贵,价格应该高上去。假定还是一万辆自行车造出来送到市场,还是每辆自行车卖三百元,却只有几十个人想买它,那就是“多”。多则贱,供大于求嘛,价格就会下降。这不正是价格机制的供求决定论吗?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5).jpg

图:管仲

老祖宗说的“夫物多则贱,寡则贵”,老百姓相信的“物以稀为贵”,都和现代经济学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取决于商品在市场上的稀缺性的理论吻合。这就是我们说中华文化一直信奉供求关系决定商品市场价格的理论的依据。

那么,现在残存的不科学的劳动决定论,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来自苏俄版政治经济学。在斯大林去世前不久,以他的名义出了一本书,叫做《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我们过去的政治经济学,就是按照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写的。改革开放以来,因为这种理论背离社会现实,总是不能自圆其说,在实践中也总是碰钉子,所以也在修修补补,但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总是觉得要“坚持劳动价值论”、要“捍卫劳动价值论”,体现在价格机制上,就是在框架上仍然坚持不科学的劳动决定论。既要坚持劳动决定论的不科学的核心,又想修补得让它能够自圆其说,完全是做不到的事情,结果就导致理论非常的庞杂,很难绕出来。理论的境界讲究简明。供求决定论十分简明,但是却概括了所有价格现象,无一例外。

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6).jpg

如果有人硬是说价格机制的供求决定论、市场决定论是“西方”的思潮,大可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老百姓从来知道“物以稀为贵”,我们的先人两千多年以前就在典籍上把供求决定论写下来了。

同样,如果有人硬是说价格机制的劳动价值论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那么我们要说,那是假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而价格机制的劳动价值论是不科学的理论,是不符合事实情况的理论,是从斯大林那里过来而俄国人现在已经放弃的理论。历史告诉我们,很早就有所谓马克思主义学会借马克思的名义生发出许多谬论,以至于马克思只好不耐烦地说:“(你们这样搞,)我只好说我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你看,在马克思还活着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就已经被一些人弄得面目全非了。

需要说明,我们否定价格机制的劳动决定论,是因为它不科学、不符合实际,是因为它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恶果。这并不等于说劳动不重要。劳动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但是还有别的因素也很重要。这样看问题,才比较全面,比较科学。就说个人的发展吧,除了个人的努力以外,还有天赋的因素。你在这个方面天赋比较好,我在那个方面天赋比较好,所以我们讲究每个人找到能够发挥自己天赋优势的方向。除了天赋这种非劳动因素,运气也是一种非劳动因素。两个天赋差不多的人都很努力,可能一个人的运气比较好,将来也可能有不一样的发展。总而言之,我们不是否定劳动,相反,劳动非常重要。我们只是否定把一切都归功于劳动、一切都只取决于劳动。